✅ 驗證與核實
✅ 確保數據質量
數據質量對資訊系統至關重要。兩個關鍵過程有助於維護數據質量:驗證和核實。雖然這兩個過程經常被混淆,但它們服務於不同的目的,並在數據處理的不同階段發生。
🛡️ 數據驗證
數據驗證是在數據進入系統之前檢查數據是否符合指定格式和一致性標準的過程。
🎯 目的
- ✓ 確保數據符合預定義的規則和約束
- 🚫 防止無效數據進入系統
- 📏 專注於格式、類型、範圍和一致性
- ❓ 回答問題:"這個數據格式是否正確?"
⏱️ 發生時間
- ⌨️ 在數據輸入或導入期間
- 🚪 在數據存儲到系統之前
- 🔍 在資訊系統的"前門"
🔍 驗證檢查類型
📝 格式檢查
- 📋 確保數據遵循所需模式
- 📱 例如:電話號碼必須採用XXXX-XXXX格式
- 🛠️ 實現:輸入掩碼、模式匹配
🔢 類型檢查
- 📊 驗證數據是否為正確類型
- 🔢 例如:年齡必須是數字
- 🛠️ 實現:數據類型約束
📏 範圍檢查
- 📊 確認數據在可接受的限制內
- 🎓 例如:中學生的年齡必須在11至18歲之間
- 🛠️ 實現:最小/最大值約束
❗ 存在檢查
- 📝 確保必填字段不為空
- 🔑 例如:學生ID不能為空
- 🛠️ 實現:必填字段標記、非空約束
📏 長度檢查
- 📊 驗證數據長度是否適當
- 🔑 例如:密碼必須至少有8個字符
- 🛠️ 實現:最小/最大長度約束
🔄 一致性檢查
- 🧩 確保相關數據項在邏輯上一致
- 📅 例如:結束日期必須在開始日期之後
- 🛠️ 實現:跨字段驗證規則
📋 查詢檢查
- 🔍 根據預定義值驗證數據
- 📚 例如:科目代碼必須存在於科目表中
- 🛠️ 實現:外鍵約束、下拉列表
🔍 數據核實
數據核實是確保數據已從一個來源準確傳輸或轉錄到另一個來源的過程。
🎯 目的
- ✓ 確認數據已被正確複製或輸入
- 🔍 檢測轉錄或傳輸錯誤
- 📊 專注於與來源相比的準確性
- ❓ 回答問題:"這個數據是否與原始來源匹配?"
⏱️ 發生時間
- 📝 數據輸入或傳輸後
- 🔄 比較輸入數據與原始文檔時
- 🔍 在數據審計和質量檢查期間
🛠️ 核實方法
🔄 雙重輸入
- 📝 數據獨立輸入兩次
- 🔍 系統比較兩次輸入的差異
- 💰 例如:關鍵財務數據由兩個不同操作員輸入
👁️ 視覺檢查
- 👀 操作員目視比較輸入的數據與源文檔
- 🆔 例如:根據身份證檢查學生姓名
📖 校對
- 🔍 系統性地審查輸入的數據與來源
- 📝 例如:讀回輸入的地址以確認正確性
🧮 校驗碼
- 🔢 對部分數據進行數學計算產生校驗位
- 🆔 例如:香港身份證號碼的最後一位是校驗碼
📊 雜湊總和
- 🔢 純粹用於核實目的的值總和
- 🧮 例如:在數據傳輸前後添加所有學生ID
📊 控制總和
- 🧮 用於核實的有意義值的總和
- 📝 例如:處理前後所有考試分數的總和
⚖️ 主要區別
方面 | 驗證 | 核實 |
---|---|---|
目的 | ✅ 確保數據符合規則 | 🔍 確保數據與來源匹配 |
問題 | ❓ 它是否有效? | ❓ 它是否正確? |
時機 | ⏱️ 輸入前/期間 | ⏱️ 輸入後 |
重點 | 📏 格式和約束 | 🎯 準確性和轉錄 |
方法 | 🤖 自動化規則 | 👀 與原始比較 |
🔄 協同工作
驗證和核實協同工作以確保數據質量:
- ✅ 驗證防止明顯無效的數據進入系統
- 🔍 核實確保有效數據被正確輸入
這兩個過程都是資訊系統中全面數據質量管理策略的重要部分。